《月滿軒尼詩》Crossing Hennessy:溫潤香醇的老香港褒湯
日常生活的平淡相處,也許正是情感保鮮的最佳溫度? 逗愛人開心微笑的用心,也許正是愛情必勝的絕佳祕笈?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編劇岸西執導的第二部片子,1996年岸西跟導演陳可辛合作,負責編寫由張曼玉和黎明主演的《甜蜜蜜》,一口氣奪下金像獎、金紫荊獎、亞太影展和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的最佳編劇獎,接著許鞍華執導的《男人40》,為她摘下第二個金像獎最佳編劇。做了20多年編劇,2008年岸西初執導演筒,自編自導由林嘉欣與鄭伊健主演的《親密》(Claustrophobia幽閉恐怖症),接下來的《月滿軒尼詩》走出《親密》的狹隘空間,找來《色,戒》的湯唯配上歌神張學友,走到陽光的軒尼詩道上說說笑笑。
香港的灣仔南跟北很不同,一邊電器街,一邊衛浴用品店,張學友飾演渾渾噩噩,懶到出汁(嚇人),沒有人生目標的電器行少東阿來,年過四十還天天賴床,只有老爸生前專門設定的「命運交響曲」鬧鈴,才能把他勉強叫醒 ,始終忘不了已嫁做人婦的前女友,因此對老媽的相親安排總是虛晃一招交差了事。湯唯飾演在舅舅衛浴用品店工作的新移民愛蓮,一心等著好勇鬥狠,英雄救美的男友出獄,得知被長輩安排相親,特別畫了張村姑大濃妝,大口扒飯,果然讓阿來倒盡胃口。
戲裡的笑點,走通俗路線但不偏不倚個個正中紅心,例如細心的阿來在愛蓮張口大笑時,大叫你有顆蛀牙;愛蓮理所當然地認為阿來英文名是 ROY時,阿來故意逗她開心,說自己叫阿COME;或是阿來前女友找他幫忙作模特兒,阿來高興得以為自己是帥氣男模,結果是去做拍照背景的監獄囚犯;從沒看過老媽卸妝,也沒看過老媽身分證的阿來在老媽吃醋昏倒送醫時,答不出老媽的年齡等橋段,都適時地爲戲增添了輕輕的笑果。
久沒拍戲的張學友,演技更見成熟,不管是搞笑還是嚴肅,演出不慍不火,跟變身港女的湯唯,有起到一定程度的化學作用。除了這對歡喜冤家,這部片的神來之筆是岸西還找來一班老戲精,金像影帝影后李修賢、鮑起靜、朱咪咪,他們飾演的角色讓人拍案叫絕,李修賢跳脫警察形象,破天荒演出小氣會計師、鮑起靜也不再是受盡委屈的賢妻良母,而是徐娘半老俗艷風騷的大小事一把抓的電器行老闆娘、朱咪咪是小姑獨處照顧阿來勝過親娘的阿姨,三人戲裡譜出一段溫馨逗趣的黃昏之戀。令人驚喜的綠葉陪襯扶持是港片很久違了的,這班演技派老將表現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親切地呈現出香港人的生活群像,更整個把電影不急不徐地燉到像褒湯一樣溫醇怡人。
《月滿軒尼詩》不是典型男孩女孩相遇戀情逐漸昇溫的單線發展,而是透過男主角阿來和舊情人的重逢、女主角愛蓮和男朋友的相處、阿來媽媽和阿姨以及會計師的老年之愛,隨著導演的鏡頭同時並陳,透過日常生活的刻劃,帶出了劇中人物的個性以及各自的愛情觀。男女主角和各自舊情人的相處反而堆疊映襯出彼此的更加契合,例如出獄後同居男友看電視時,愛蓮只想看阿來也愛看的推理小說;阿來前女友離婚後回來工作,戀人還是朋友始終游移不定,戲裡以輕鬆調性呈現彼此各自因著各種因素不敢去愛的異同,阿來與愛蓮這對相親男女,原來心中都另有所屬,卻在虛應故事之下,看到了對方的真性情,在生活應對之間,發現了彼此的同質性,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讓對方開心大笑的能力。
「我會逗她笑,你能嗎?」阿來被情敵愛蓮男友一拳打倒在地,男友說:「你這麼軟弱無用,怎麼保護愛蓮?」,阿來抬起頭來,悻悻然回了他這句話。 岸西不愧是編劇高手,就憑這看似膚淺簡單的挑釁,一句定天下! 這句話不只讓劇中兩位男主角在愛情戰場與智慧上,立見高下! 也清脆地像暮鼓晨鐘,直白地如當頭棒喝,提醒了螢幕前的紅男綠女們,我們是不是也能逗我們心愛的人開心呢? 我很喜歡岸西對愛情的理解:“ 我一直相信愛情,幸運的人會遇到和你投緣的人,可以把愛人轉化為親人。”我們知道,讓愛人開心微笑,在濃情蜜意的戀愛初期,不難;等到愛情落戶,老夫老妻,變成親情,很多人也許就懶了,或是覺得不需要繼續討愛人一笑了,更糟的是我們可能斤斤計較起自己的開心有沒有比對方多。我們常忘記愛情(其實親情和友情亦然) 是一份工作 ,常忙得忽略愛情需要work on,沒有長篇大論,不用高人指點,岸西輕輕鬆鬆提醒了我們,耕耘情感的誠意和保鮮愛情的秘笈,正是在逗愛人開懷微笑的那份用心! 也許隨著時光荏苒,放聲大笑的濃烈激情不再,但也許因著歲月浸潤,愛人們能有如釋迦牟尼佛和弟子迦葉「拈花微笑」的心心相印,豈不更是美哉?
《月滿軒尼詩》的片名讓我想到愛情大師侯麥的《圓月映花都》(Les Nuits de la Pleine Lune),背景都是熟悉的城市,人物都是身邊的男女,岸西和侯麥用我們熟悉的,在生活場域中執著迷惘的凡夫俗女,提供我們一面清楚如實的鏡子。《月滿軒尼詩》雖是一部愛情片,但講的更是家庭關係、人和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僅管剪接在執行上稍嫌平庸,不過岸西在人我關係的種種牽連罣礙上說故事的能力,實在高強,高明的將生活中的因緣,順勢地轉化成命運中的境遇,平淡的日常相處,平凡的男女主角,到看似詼諧搞笑的另一條獨立支線的老年戀情,都在說著同一個普遍問題:「因為各種因素而不敢去愛」。自編自導的岸西用一種瀟灑自嘲的自我覺醒以及拿捏成熟的喜劇手法來呈現愛情的可能和勇氣,來訴說人和人相處的溫度和學習,讓這齣小品格外令人心曠神怡,在金牌編劇的巧手下,標準的城市行銷愛情喜劇,被細火慢燉到像老香港的褒湯一樣,溫潤滋補,香醇回甘。
本文轉載自
iLOOK電影雜誌2011. 1月刊 《臧妮姬專欄》